出版物及简报

的出版物

  知识工厂-东芝的智力资本管理。牛津大学出版社,1997。西班牙语版,2001年

  日本企业制度——竞争战略与合作结构。牛津大学出版社,1992年。平装本,1994年。

  龟甲男-公司,家族和社区。哈佛大学出版社,1983。

 

编辑的书

  美国再造——日本生产体系的移植与改造

牛津大学出版社,1999年,Jeffrey Liker和Paul Adler合著。日文版,2005年。
   网络、市场和环太平洋地区——战略研究。牛津大学出版社,1998。
   日本的文明与近代经济组织。森里:国家民族学博物馆,1990年。
   书籍和会议论文集中的章节(*日文)
   “环境可持续性与经济发展:知识产权价值评估、市场创造以及日本向中国转移节能制造技术,”第三届国际商业及技术转移研讨会(ICBTT 2006), No. 06-206, ISSN-1347-8834。
   “民主化和工业化”来自龟甲男:公司、家族和社区(1983),第八章,转载于企业家精神与全球资本主义杰弗里·琼斯和丹尼尔·瓦德瓦尼主编。, Camberley: Edward Elgard, 2007。
   “商业团体和公司间网络”,在牛津商业史手册,杰夫·琼斯和乔纳森·泽特林主编。牛津大学出版社,2008年。
   “管理与组织关系下的技术转移”,第一届国际商业与技术转移会议,2002,东京:日本机械工程师学会,1-11。
   《重塑美国:移植还是转型?》简介在美国翻拍, Jeffrey Liker和Paul Adler合著,牛津大学出版社,1999年。
   “从日本到美国的重新语境化和工厂到工厂的知识转移:以NSK为例”,与Jeffrey Liker和M.Y. Brannen合著在美国翻拍, p, 1999。
   “特定地点的组织学习和国际技术转移”,载于在美国翻拍, p, 1999。
   分析环太平洋地区的网络和市场:导言>,载于网络、市场和环太平洋地区是的,1998年。
   东芝工厂的治理、管理竞争和网络组织>,载于网络、市场和环太平洋地区是的,1998年。
   日本制造业知识:组织运动与知识的时间价值>,载于认知、知识与组织, R. Garud & J. Porac。eds。JAI出版社,1998年。
   “国际湿地的生产管理”,会议论文集1998年9月21日至22日,德国加米施。
   《学习合作:适应与日本企业》,下谷雅弘和志贺高雄主编,超越公司牛津大学出版社,1997年。
   “向亚洲学习:适应性系统战略及其全球影响”,载于下一个千年的设计埃莉诺·拉昆主编,英属哥伦比亚大学,1996年。
   《以传统方式竞争:快速上市竞争中的知识资源本地化与整合》,收录于J. Liker、J. Ettlie和J. Campbell主编。在日本设计(获1995年新国奖),OUP, 1995年。
   《文化相对性与日本管理研究》,载于向日本学习:提高对日本技术管理实践的认识,国家研究委员会,华盛顿特区,1994年。

  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与日本投资》大卫·爱丁顿参与外国投资与北美自由贸易艾伦·鲁格曼编,南卡罗莱纳大学出版社,1994年。

“供应丰田生产系统:公司间组织演变和供应商子系统”,与Toshihiro Nishiguchi合著国家的竞争力布鲁斯·科古特主编,牛津大学出版社,1993年。

 

*《合作结构与竞争策略——日本企业的本质》,载于Sekai no Naka no Nihonjin(《当今世界的日本人》),关西大学研讨会,关西小斋堂,1990年。

 

“代替管理:内部契约和日本现代劳动关系的起源”,载于历史视角下的日本管理,由恒彦编,东京大学出版社,1989年。

 

*《信息时代的社会结构》,载于Shoichi, I. Nakatani, K. Ueda, Y. Ono主编。,大阪大学,经济研究所,《年鉴》,1985年4月

 

“成功的品味:龟甲的民主化与国际化”,载于H. Mannari和H. Befu主编。日本国际化的挑战,东京:讲谈社国际出版社,1983。

待发表的期刊文章

管理学会学报,王春蕾,徐晓燕,“企业协作网络、知识网络与探索性创新”,《中国科学》,2013年春季。

期刊文章:特刊

《亚洲商业研究》,《亚洲企业创新的未来:网络、制度与公司治理》,第6-2期,2012,第119-121页。

W. Mark Fruin和Masao Nakamura,“21世纪的20世纪模型:21世纪快速增长的公司和行业的20世纪模型,《亚洲商业研究》, 6-2, 2012, 160-175。


“日本公司治理模式对中国和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启示”,第6-2期,2012,第122-142页。

期刊文章

“全球化与阿尔弗雷德·钱德勒的现代(美国)公司:一篇论文”,《管理历史》,第15-3卷,2009年。

“把世界(重新)带入国际商业”,评论,国际商业研究杂志, 38-2, 2007年4月。(受JIBS总编辑邀请)

“好篱笆造就好邻居:日本企业与产权之间的合作”,J. Reppy主编,保密与知识生产,康奈尔大学和平研究计划,偶尔论文第22期,伊萨卡,纽约:1999年10月。

《当今跨国工作领域的文化异化:全球化的行为后果》,载于《实践人类学家》,1998年第21-4期,与M.Y. Brannen合著。

“日本电子工业中的智能卡和产品开发策略”,IEEE工程管理汇刊, 45-3(8月)98年)。

“自上而下的生产管理:日本生产力提升运动的新趋势”,管理与决策科学学报, Vol. 18, 1997,与M. Nakamura。

“亚太地区的合作前景:A-CASH假说”亚洲的调查, 35-9, 1995年9月。

“丰田生产体系——日本的组织定义”经济研圭(经济研究), 42-1, Winter 1991, with T. Nishiguchi。

*“日本商业史上最大的200家工业企业”,重屋庆井(商业史), 18-1, 1984年夏,与Yui。

“日本前企业和企业慈善:从慈善到野田酱油行业的家长式作风”商业历史回顾, 61-2, 1982年夏。

“日本的公司如家庭和家庭如公司”家族史杂志1980年冬,第5-4期,日文重印于千户健圭,无索之阁,东京,1982。

19世纪日本经济发展中的农民移民农业历史, 54-2, 1980年4月。

“关于日本式管理的国际争论:其意义和一个新的建议”,Soshiki Kagaku(组织科学), 13-3, 1979年秋。

“日本公司之争:历史视角下的意识形态与组织”日本研究杂志, 4-2, 1978年夏。

日本工业化前劳动力迁移的社会地理:19世纪的田岛和黑罗姆村历史地理杂志, 4-2, 1978年冬。

*《明治维新的国际意义——从海外看》,Rekishi Koron(历史研究)1977年1月3日。

*《日本早期工业化中的农村》,每月报告-日本管理的历史1976年10月。

“前现代日本人口研究资料”,历史视角下的家庭1974年冬。

“农场家庭迁移——19世纪的越前个案”,庆应义塾经济研究所1973年10月10日。

其他文章

“高技术环境下的组织知识”库丹趋势-国际经济研究所期刊1996年9月4日。

“西方公司能实施全面生产力管理吗?”TPM通讯1995年11月。

“新伙伴:UBC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立新伙伴关系”亚太地区报告,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所,1994年秋。

“亚洲的工作形式:结构、功能与文化,”亚太地区报告,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所,1994年春季。

“组织设计与亚洲研究所”亚太地区报告,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所,1993年秋。

“亚洲研究,而非亚洲研究”亚太地区报告,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所,1993年春季。

“区域研究项目的终结?”亚太地区报告, UBC亚洲研究所,1992年秋。

“文化多样性是日本管理的优势”管理211991年4月。

对技术转让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乐观态度日本经济新闻, 1990年10月30日。

*“日本开发工厂”,TAM季度1986年秋。

*“美国和日本的企业生命周期:百年比较”,日经商业1985年12月10-12日。

《从A到Z的Shoyu:酱油的开始和结束》纽约日本协会通讯1985年7月。

日本的生物技术:从酱油到免疫学日本生物科技通讯1985年4月3日至7日

*《日本人隐藏的力量是企业制度》,日本经济新闻1985年3月16日。

《日本微型计算机销售与杂志》Micronews1984年1月42日。

《T/Maker进军日本市场》信息世界1983年11月28日。

“美国在日本娱乐软件领域领先。”信息世界1983年9月19日。

“日本在软件开发方面落后于美国,”信息世界, 1983年9月12日。

“要打败IBM,日本制造商必须立即采取行动,”信息世界1983年5月23日。

“爱普生公司-打印机及更多”Micronews, 31 & 32, 1 - 2月。1983.

“日本人在哪里?”Micronews1982年12月30日。

“日本电脑制造商在全球竞争,”Micronews1982年11月29日。

“三个世纪的龟甲女——成长的烦恼和组织变革I & II”大豆1982年8月和9月。

“管理中的日本精神——花王公司总裁访谈录”,文艺春秋》1982年8月。

“通过再适应实现再工业化——日本的教训?”纽约日本协会通讯1982年2月。转载于1982年3月的《亚洲记录》。

*《神形文卡与加州梦》三得利季刊1981年11月。

“在美国的日本制造企业:它们有多‘日本化’?”亚洲纪录1981年8月;日文重印于Gakujutsu Kokusai高丽三子Shiryoshu明治大学,1980年7月。

*“江户时代在日本历史上的吸引力:与马克·弗鲁因、早见明、托马斯·c·史密斯和罗纳德·托比的讨论”,Shokun1976年9月8-9日;转载的雷士,中,江户,吉岱,早见明编,东京,1977。

书评

法律与经济期刊、太平洋事务期刊、日本研究期刊、亚洲研究期刊、商业史评论、日本纪念堂期刊、家族史期刊、执行季刊、远东经济评论、海湾管理评论、社会学评论、商业史杂志(日本)、日本季刊、IEEE工程管理汇刊、国际技术管理期刊。

*日语